Heshun Ancestral Halls in Tengchong County, Baoshan

Chinese Name:腾冲和顺宗祠
English Name: Heshun Ancestral Halls in Tengchong County, Baoshan

Baoshan Heshun Ancestral Halls in Tengchong County travel guide introduces the main attractions, entrance tickets booking, The best time to visit, How to Get there, the highlights, facts, history, photos, weather, accommodation, visiting routes, travel tips, tour maps of Heshun Ancestral Halls in Baoshan.

和顺地方不大,宗祠可不少,主要李氏宗祠、刘氏宗祠、贾氏宗祠、张氏宗祠、尹氏宗祠、寸氏宗祠六大宗祠,其中李氏、刘氏、寸氏宗祠需要凭和顺古镇的门票参观,贾氏和张氏宗祠没有开放,门紧锁着,尹氏宗祠免费参观。离景区入口最近的是寸氏宗祠。
和顺之宗祠

寸氏宗祠。

    历史上曾建有正殿、厢楼、花园、客堂、大厅、二门、大门,大门外有两层石月台,临门月台高出乡前通衢175cm,左右两边有石标杆,每棵杆上有两个石斗,石斗为清光绪乙未科进士寸开泰所立。与其它宗祠不同的是大门,系中西合璧,三道罗马式拱门,每道门上有一个近三角形的顶,图案为浮雕。使用的材料水泥、钢筋、沥青都是从缅甸驮来,耗费不少资金,同时还在主门两侧的石柱上镶嵌“五嶽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的楷书石刻楹联,至今保存完整。

和顺之宗祠

和顺之宗祠

和顺之宗祠

和顺之宗祠
以上都是寸氏宗祠内。 

和顺之宗祠 尹氏宗祠。

    始建于道光十年(1830),建祠年代继寸氏宗祠之后,最后一次修缮于民国二十年(1931)。现在宗祠大门修缮的比较新,也有气派,但宗祠内建筑比较老旧。照片中“尹氏祠堂“应该是遗存下来的、由族人尹祖澜于道光十年(1822)书写的正书匾。

 

和顺之宗祠 尹氏宗祠正殿。

 
和顺之宗祠
李氏宗祠。

    占地约四千平方米,背枕山坡,面向来凤山,依山势而建,雄伟壮观。由正殿、两厢楼、二门、前天井、大门及两月宫门组成。从大路起步直达殿堂九重台基,石磴一百余级。拾级而上至台阶转折处为两道石拱门。接着拾级而上至月台,再上是雄伟的三开间牌楼式大门,穿过前天井进入眼前的大殿及两侧三面回廊重檐歇山式厢楼。以布局宏伟、地势高峻、视野宽阔、风景优美而著称。李氏宗祠建盖时期最晚,民国九年(1920)动工,十四年完成,木料全部用腾冲上等楸木,建筑规模气势为和顺宗祠之最。大门两翼两座拱门上的石刻也完整如初,正面为李曰垓用行书写的“登龙”、“望凤”,背面李治的章草“经纬”、“云礽”,依稀可见。

和顺之宗祠 李氏宗祠正门石基墙上的植物。

和顺之宗祠
李氏宗祠正门。

和顺之宗祠

和顺之宗祠
以上是李氏宗祠内。

 

和顺之宗祠 远看李氏宗祠。

和顺之宗祠
刘氏宗祠。

    位置选择相对呈交椅凹形的山角,依山傍水,由正殿、两厢楼、东西花园、前厅、大门组成。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次年两厢、前厅俱毁,光绪六年(1880)修复旧观。民国九年(1920)扩建前厅,新修三开间牌楼式大门,增建月台,并立石斗标杆于月台上。月台前新筑双孔石拱桥,桥下有池种荷,具有园林之盛。门前石标杆为清光绪壬年科亚元刘宗鉴所立,毁于文革。现已于2005年4月恢复。同时还恢复了大殿“千秋万祀”、“饮水思源”两块匾额,分别由省内书法家李华君、赵浩如用行书书写。

和顺之宗祠 刘氏宗祠大殿。

和顺之宗祠 刘氏宗祠大殿内。

和顺之宗祠 刘氏宗祠门前。

和顺之宗祠 贾氏宗祠,大门紧锁,没开放。贾氏宗祠始建于清末,因受土地的限制,整个建筑使人感觉紧凑,小巧玲珑。

 

和顺之宗祠 张氏宗祠,大门紧锁,也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