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oden Drum Festival Experience in Awa Mountain Area in Puer

印象佤部落

每当雄浑的木鼓在阿佤山响起,整个西盟也变得沸腾,人们和着欢快的节拍,踏歌起舞,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得失,尽情舞动、舞动……木鼓敲醒了佤山、敲出了佤山新希望。

每当阿佤姑娘小伙敲起木鼓挥舞起长发,每当千百人拉起木鼓唱起那人类追求至纯的歌谣,每当众人向着龙摩爷圣地万千牛头祈福求安,每当狂欢佤部落演绎出阿佤人民从远古中走来……漫步勐梭龙潭湖畔纯洁而宁静的山水画中,有一种由心底萌发的感叹涌上心田:“人类最初的梦想原来是这么的纯美!”

2016年4月10日至12日的中国·佤族木鼓节,我在普洱西盟等您!

拉木鼓

佤族少女甩发舞

【贴士】普洱少数民俗节庆日期提示

4月7日至4月9日,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阿朋阿龙尼”葫芦节;

4月10日至13日,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孟连·娜允神鱼节;

4月10日至12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中国·佤族木鼓节;

4月13日至18日,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景迈芒景景区的布朗山康茶祖节。

佤山秘境

神圣的龙摩爷圣地

【节日日程】2016中国·佤族木鼓节活动内容

一、《佤部落》原生态歌舞展演

时间:4月10日-11日(20:00-21:00)

地点:江三木落剧院

活动:《佤部落》是集佤族神话传说、农事祭祀、民风民俗等精彩内容为一体的一部原生态民间歌舞剧,它生动地再现了佤族人民从原始社会走来,满怀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期盼和崇拜,充分还原了佤族人民如何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故事。(票价:120元/人)

二、篝火歌舞狂欢

时间:4月10日-11日(21:20-22:30)

地点:江三木落剧院广场

活动: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与狂欢的佤族姑娘小伙一起舞蹈、唱佤族民歌、喝佤族水酒,尽情歌唱、尽情狂欢。游客朋友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赢得“火把王”,亲手点燃狂欢的篝火。

三、拉木鼓体验

时间:4月11日(9:00-10:00)

地点:城区(龙潭大酒店前的路口)

活动:“拉木鼓”是佤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个村寨都要参与其中。本活动再现了阿佤人生产祭祀拉木鼓的部分场景,并穿插进行佤族甩发舞等表演。

四、哎黑木哈

时间:4月11日(14:30-17:00)

地点:江三木落剧院广场

活动:旱季来临,寨子里的水源枯竭时,佤族群众便会在巴猜的带领下,寻找新的水源,将“新水”引入村寨,使整个寨子重新恢复生机,开启了一场以水为媒的祈福与狂欢。

五、祭拜龙摩爷

时间:4月11日(16:00-17:00)

地点:勐梭龙潭景区-龙摩爷圣地

活动:采用佤族最传统、最原始和最虔诚的方式在龙摩爷圣地举行隆重而浓厚的祭拜仪式,在“巴猜”的带领下共同祭拜神灵、驱灾辟邪、祈福求安。

六、舂米比赛

时间:4月12日(8:00-11:00)

地点:江三木落剧院广场

活动:通过组队报名参赛的方式,当地群众和游客均参与佤族民间传统的舂米活动,胜出者将有机会领取神秘物品。

七、绿三角音乐节(西盟站)

时间:4月12日

地点:江三木落剧院广场

活动:(9:00-11:00举行爱心奔跑活动;14:30-17:00“爱心义卖”及“跳蚤市场”、商业推介及小型歌舞乐互动演出活动;19:30-22:00普洱“绿三角”音乐节(西盟站)义演正式开始。

八、商品展销及美食体验

时间:4月10日至12日

地点:勐梭龙潭景区周边

活动:组织开展民族服饰、挎包、小米荞、蜂蜜等西盟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展销,并在相关区域开展西盟特色美食展示。

《佤部落》演出

佤族竹筒接新水

互敬水酒

【节日背景】

◆拉木鼓的传说

相传,佤族有一位祖先安木拐,她知道战胜洪水和野兽的许多办法。有一天,一棵大树倒在她住的岩洞前,这是一棵古老的大树,树心已经空了,敲击时回发出“咚、咚、咚”的响亮声音。安木拐白天敲响它,集合人们上山打猎和采集;晚上敲响它,领着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那时,人们只能用棍棒、石头跟野兽搏斗,白天人能打赢野兽,人猎野兽为食;晚上人打不赢野兽,野兽就吃人。自从安木拐敲响了古木,野兽听到古木声和人的歌舞声,再也不敢来吃人了,人们才得以在大山里生存下来。另一传说,拉木鼓是祭祀“莫伟”神的。佤族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上,只有人们敲响木鼓,他才下到人间保护人们,并与人们共享欢乐。因此,佤族视木鼓为通天之物,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是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神,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可以驱凶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励部族成员抵御外来侵犯。当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

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多为一人敲打,也可数人合击)铿锵有力,节奏交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

◆新木鼓制作

拉木鼓的当天上午,要剽牛。剽牛上佤族在重大节日里的第一项仪式。先把牛栓到“牛角叉”(栽在寨场中央形似牛角的木丫)上,魔巴在“牛角叉”前手舞足蹈,念动祭祀的咒语之后,示意手执梭标的男子,向牛右前胛猛力剽去,以牛左侧倒地、血向上喷为吉利。否则再剽,直到出现吉利状为止。下午,准备刀、斧、枪、弩、梭标等用具和器械,并试枪。晚上七时左右,魔巴等人鸣枪召集青壮年男子上山拉木鼓。三四个人手持刀、斧和火把在前面开路,大伙到齐,向选定的大树树梢鸣枪、射弩,驱敢树鬼;然后由魔巴念咒“做鬼”和砍几斧大树,接着大家轮流砍树。树砍倒后,在树桩上压三块石头,作“树枕石”,以防树神跑掉。接着在砍下二米多的一段树身做木鼓,并在两端各凿两个木孔,栓上四根藤索。晚上,砍木鼓的人就睡在木鼓旁,青年人围着木鼓跳舞。

第二天清晨,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把好酒好肉好菜好饭,送到山上给砍木鼓的人吃。太阳一出,拉木鼓开始了。由魔巴和头人指挥,他们手拿树枝唱着拉木鼓的号子,时而骑在木鼓上,时而站在木鼓旁,男男女女分别拉着四根藤索,边拉边舞,欢快而热闹。木鼓拉到寨门外停放一两天,要等魔巴杀鸡祭祀后,新木鼓才能进寨。

新木鼓进寨这天,邻寨的人都要来祝贺,山寨欢腾一片,敲铓击鼓,鸣枪放炮。魔巴把鸡蛋和老鼠干巴放在木鼓的根端,口中念念有词。念完咒语,把鸡蛋摔在木鼓根端。人们围着新木鼓歌舞一阵后,轮流到主祭户家唱歌跳舞祝贺。主祭户摆席款待前来的祝贺者及本寨乡亲。

新木鼓的制作,大约要二十天,在此期间,每天要杀小鸡祭拜。木鼓镂凿完工后,敲响木鼓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仪式在窝郎房主持,魔巴念《司岗里》及本寨各姓氏的迁徙路线和寨子发展的历史后,祈求“莫伟”神的保佑。晚上,全寨人到木鼓房载歌载舞。

◆祭拜龙摩爷

阿佤人每逢重大事件,或举行重大活动,或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难以解决困难的时候,都会到龙摩爷圣地进行祭拜。通过神圣的祭拜仪式,向“众神灵”敬献祭祀物品,以祈求“众神灵”赐予人们幸福、平安,帮助人们化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使人们免遭灾难,从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祭拜龙摩爷活动规模有大有小。重大的祭拜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巴猜带领部落里的人们,携带牺牲、五谷、烟、酒、茶等前往祭拜;最简单的祭拜活动就是把随身携带的白线拴到牛头上,许下心愿。

◆拴线习俗

拴线是在佤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小小的线结,被视作是守护灵魂的护身符、祈福消灾的灵丹妙药……拴线的部位主要为手腕,活动一般由巴猜、或年长者主持,拴线过程中还会拴线的目的念诵不同的祝词,使人们免遭灾难,从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祭拜龙摩爷活动规模有大有小。重大的祭拜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巴猜带领部落里的人们,携带牺牲、五谷、烟、酒、茶等前往祭拜;最简单的祭拜活动就是把随身携带的白线拴到牛头上,许下心愿。

勐梭龙潭景区

西盟县城

西盟城市景观

【贴士:西盟景区景点介绍】

西盟县城:位于普洱市西南部,距离普洱主城区思茅约230公里,座落在美丽的天然湖泊勐梭龙潭湖畔。四周被常年翠绿的原始森林所环抱,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环境、独特而浓郁的佤族风情。目前,全县已形成了集商贸休闲、娱乐为载体,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小城镇。小城周围茂密原始森林的环绕,形成了一幅“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天然美景,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城”。在县城方圆5㎞内,有勐梭龙潭、龙摩爷圣地、里坎瀑布、木依吉神谷、永克落、佤山榕树王景点等星罗棋布的点缀在周围,形成了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边境旅游小城镇。

勐梭龙潭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湖面海拔1140米,四周林翠山青、环境清幽、山峦叠障、碧水粼粼、水映山城、景色秀丽。勐梭湿地是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地貌上十分珍奇的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类型,保持了完整和典型的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结构特征,是开展森林湖泊湿地演化、生态系统研究的典型区域;龙潭湿地与汇水区共同构成复合生态系统,不仅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而且对龙潭水体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景区内有荷花塘、湿地、龙摩爷圣地、圣水、蟒蛇谷、盘须岩、祈雨洼、将军呤、猴子崖、仙石凹、赕佛山、千指树、树包石、相思树、聚友滩、缅寺、观碧亭、王冠蕨等18个景点。

龙摩爷圣地:是勐梭龙潭景区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人文景观,是佤族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具体体现。“龙摩爷”是佤语的音译,“龙”是神山、圣林、圣地之意,“摩”是神灵,“爷”即“众”,也就是全部的、所有的意思,“龙摩爷”意为“众神灵聚集的地方”,即人们向“众神灵”祈福求安的圣灵之地。阿佤人认为所有具有生命的一切动植物,当生命结束、终止之后,它的“灵魂”并没有立刻“上天堂”,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寄托在“龙摩”这一圣地。因此,阿佤人每逢重大事件,或举行重大活动,或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难以解决困难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巴猜(相当于日常所说的祭师)带领部落里的人们,以最圣洁、最虔诚的心灵来到“龙摩爷圣地”。通过举行神圣的祭拜仪式,向“众神灵”敬献祭祀物品,以祈求“众神灵”赐予人们幸福、平安,帮助人们化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使人们免遭灾难,从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木依吉神谷:佤族的宗教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原始宗教,他们认为万物都有灵魂,且万物是最大神“木依吉”创造的,他创造了生命,掌握着万物的生杀予夺大权,它无处不在,时时看着人类的一举一动,对各种动植物赋予不同的功能,拉木鼓、祭鬼神、剽牛、供牛头也是为了供奉木依吉。若是触怒了它,会使粮食欠收,寨子被洪水冲毁。木依吉圣地,环境幽谧,参天古木笼罩一片,景色秀丽,十分恬静,时而传来不远处珍奇鸟兽的嘻闹声。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到西盟本土具有特色的崖画,型似沧源的崖画,有的崖画散步在高达2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之宽,融合了佤族历史文化的全部内容,有魔巴传承佤族历史文化、司岗里的传说、江三木罗的故事和通天神器木鼓的传说以及人们古时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场面的画面,再现了史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劳动、文化、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场面。